2025年9月26日,秋阳洒落,琴声悠扬。“美育芳草”国家大剧院青少年艺术节的特别策划——乡村学校美育公益活动在河北省怀来县桑园中学举行。本次活动由国家大剧院艺术发展基金会、北京星海钢琴集团有限公司公益支持。活动现场,桑园中学500余名师生及来自张家口市各县区的100余名音乐教师现场观摩,共同见证了一场高品质艺术资源直达基层、政府社会学校协同育人的美育实践。
本次活动的开展,正值中央宣传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文艺赋美乡村”工作方案(2025—2027年)》之际。方案中明确提出“加强乡村学校美育工作”。此次活动,正是对这一国家层面部署的积极践行和率先落实。
资源精准直达,构筑美育协同新机制
怀来县桑园中学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桑园镇,始建于 1956 年,生源主要来自桑园镇及周边农村学生,是一所典型的寄宿制乡村中学。学校注重学生艺术文化教育。
活动伊始,国家大剧院、北京市教委、河北省教育厅、张家口市教育局及校方代表共同为星海钢琴集团捐赠的新钢琴揭幕,同时捐赠的还有国家大剧院精心打造的艺术微课堂光盘。这标志着“硬件支撑+数字资源+活态教学”三位一体的美育赋能模式在该校扎实落地。
国家大剧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王斑在致辞中讲到:“在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五育并举的战略指引下,国家大剧院始终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今天我们来到桑园中学,不仅是要把一架钢琴送给学校,还要把一堂艺术公开课普及给师生,目的是把最优质的艺术资源、最鲜活的美育课堂,直达基层,直达校园。我们希望以此次公益捐赠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乡村学校美育公益项目,让公益之光点亮孩子们的梦想,共同为乡村文化振兴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北京市教委、河北省教育厅、怀来县政府等政府部门代表在发言中充分肯定了此次活动的示范价值,强调将持续推动北京、河北教育协同,促进优质美育资源共建共享。
名家互动教学,打造沉浸式美育课堂
随后的艺术公开课将活动推向高潮。青年钢琴家、中央音乐学院青年教师安天旭,为现场师生带来一场妙趣横生的音乐启蒙课。安老师从音乐是如何表达情绪、描绘自然场景、讲述故事等多个维度展开,通过讲演结合的生动形式呈现了贝多芬、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等多位音乐家的作品,深深吸引着每一位在场师生。
为打破古典音乐的距离感,安老师以《萱草花》《朋友》《发如雪》等耳熟能详的经典流行,表现音乐情感。他拉进音乐与人的距离,并抛出“音乐是一门语言,在重复中变化”等论点系统地引导大家在听觉的时间流动中感知音乐的结构与情感层次。同学们在互动中积极回应,情不自禁地报以掌声,用最真诚的方式与艺术家产生了共鸣。
安天旭提到:“这是我第一次走进乡村参与美育教育,对我而言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也是我们每一位艺术从业者的职责所在。希望未来有机会继续与国家大剧院一起合作,开展更多有意义的美育工作。”
深化浸润成效,服务乡村教育振兴
本次活动是北京市教委与国家大剧院响应教育部“美育浸润行动计划”的深入实践,通过“送资源、送课程、送师资”的组合方式,有效激活了乡村学校美育内生动力。
涿鹿县音乐陈老师表示:“这不仅是给学生的一堂课,更是给我们基层教师的一次示范,让我们看到美育可以如此生动、深刻地融入学生成长。课后我们也思考如何在完成大纲的要求下,更加系统宏观的讲述音乐,让孩子们对音乐艺术的认识更多元。”
初二年级朱同学表示:“我拿到安天旭老师的签名了!很感谢这次的艺术公开课,让我对音乐这种虚幻的东西有了更深的认识。我很喜欢安老师的教学方式,真不愧是中国音乐最高学府的老师。我很喜欢音乐,也参加了学校合唱团,希望能唱更多像今天这样有意思、有特点的歌曲。”
未来,“美育芳草”平台将继续携手教育部门与社会力量,构建长效帮扶机制,通过师资培训、远程教研、艺术实践等多元路径,让美育真正浸润乡村课堂,为助力教育公平、繁荣乡村文化注入持久艺术能量。国家大剧院将继续深入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发挥国家级文化平台的引领示范作用,为推动区域教育文化资源共享,共建区域美育发展新格局贡献力量。